如何使用佳能EOS VR镜头进行创作——前期手法与后期流程

最近购入了佳能EOS VR镜头,非常惊艳于它的表现能力。但这也是一个相对新的产物,包括前期和后期,有很多新的东西需要学习,我也经历了相当的一段摸索过程。借这个文章,把一些心得和创作的工具总结分享出来。如果你目前没有VR镜头但是对这方面感兴趣,不妨收藏一下。我有信心这是目前中英文全网最早最深刻的VR镜头的使用指南之一。

Canon VR Lens

从普通镜头转到VR镜头的体验和从变焦镜头转向定焦镜头,尤其是广角定焦镜头的体会非常相近。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多了很多限制:(普通)广角镜头景深过大无法强调主题,视角过大很难排除背景。在用了一段时间以后会发现咦好像也有一些别致的用法,比如广角的透视形变拍狗脸大鼻子照,多张鱼眼全景接片,别的镜头都搞不出来,这是猎奇的阶段。继续用一段时间以后才发现这种镜头有自己适合的独特场景,这种场景未必是第一眼看上去的大头照,全景接片之类浅显的应用,而是有更深层的规律。比如广角的用法不是把所有东西全都收进去,而是(其中一种用法是)在狭窄的空间营造纵深感。类似的,VR镜头的使用也有猎奇和针对场景的两个阶段。

从猎奇的角度来说,VR镜头最明显的就是无与伦比的临场感。这种临场感主要是通过前景和背景的分割来营造的。这里的分割不靠虚化,主要靠双目视觉的视差。所以如果想要放毒种草,给客户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话,可以用这种前背景的分割来营造wow的感觉。具体地说,我们可以选择前背景拉得很开的场合,站得离前景比较近来拍摄。或者拍摄一些本身就很有纵深感和包围感的前景。比如一颗立体的树,人站在下面拍摄,这样整个树延伸在前方和上方,本身的纵深跨度也很大,非常震撼。人物的合影也是比较适合的场景,此时可以让人物摆出有纵深感的pose,比如向着相机举手摆pose(而不是向着身侧摆)等等。

但这样的特殊应用毕竟有限,所以很快就会进入到第二阶段。也许说之前的是“猎奇”略显刻薄,这一阶段其实还是会用同样的技巧,但会以它为手段而不是目的来拍摄,最终的目的还是摄影里面更本质的要素。基于视差的前背景的分离虽然有wow的效果,但与基于虚化的分离没有本质区别,使用方法也类似,因此最多是一种技术,很难说是为了虚化/视差而拍照。从服务于目的的角度来说,我觉得VR镜头主要有以下几个核心优势:

第一,视野极广,有助于交代复杂甚至宏大的叙事。一个例子是,我在拍家庭旅游照的时候发现,一个镜头往往可以交代出很多信息。比如画面的中央是爷爷在拍照,循着爷爷的镜头看去,是奶奶和老妈在逗娃。妈妈手指向天空,好像在跟娃介绍什么。往手指的方向看去,原来是一架飞机飞过。整个故事就交代得完整且条理分明。普通的广角镜头画面周围的透视形变往往会让画面非常怪异,所有的要素集中在画面里也非常凌乱。但VR镜头因为观众的视野有限,不会有透视形变的问题,同时有自己转头探索的过程,所以也不会有凌乱的感觉。这是VR这种表现手法的独特优势。

第二,VR镜头额外引入了一个维度——不是深度,而是角度。深度是虚化时代就有的东西,没有太大创新。但角度是个非常新颖的东西。想象一下如果你想表现一个东西很高,很大,有压迫感,会怎么拍摄呢?以前我们可能会用广角,或者手机可以用接片,把整个东西收到一个画面里。或者对摄影比较有了解的法师们会选用长焦,在远处拍摄,通过和周围的人的对比来表现建筑等物体的庞大。但这些手法且不论表现力如何(比如我看着手机的接片一长条,完全无法直观感受到这个东西有多高),和我们的真实感受相去甚远。想想我们是怎么感受到一个东西很高的?“头一直往上看,帽子都掉下来了。”小学作文就常用的一个桥段,其实说的就是——我们是通过抬头的角度来感受到的。可惜的是,除非打印成十几米高的照片,普通的照片完全丧失了这个维度。但VR里面因为要想看到上面的东西也要抬头,所以还是有这个维度的。即使是很普通的一张VR照片,也可以轻松传递物体的维度。这对于某些主题来说是一个有力的武器。

VR镜头这两个额外的信息,一方面通过视角增加了信息量(广度),一方面通过加入角度这个额外的维度增加了信息的多样性(深度),全方位拓展了照片的表现力。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觉得VR有临场感的原因。所以我觉得这是摄影上一个非常革新的技术手段。当然这个手段也有很多弊端,比如观众很难控制,这在电影等工业里可能尤其是个避讳的东西。具体如何使用,我也还在摸索中,也欢迎大家讨论。

明确了前期的技法要点,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VR的后期技术和工作流程。考虑到VR镜头,尤其是EOS VR镜头是个非常新的东西,这样的讨论非常重要。其实我有一肚子槽要吐,主要是佳能的那个软件实在是太鸡儿难用了。主要槽点有:

  1. 2202年了,不论是视频和照片,一律不支持RAW,“一起来做直出大法师啊!”
  2. 2202年了,软件写的跟90年代一样,一做计算UI就卡死。关键是8k的数据本来就大,程序写的又是一核有难,15核围观的风格,随便点个鼠标就要卡半天。比如想导出5张照片,我需要点一下照片,卡1分钟,勾选“地平线纠正”,卡1分钟,然后重复5遍以上操作。也就是有10次等待。说到这我突然懂了为什么不支持RAW了,用jpg都要卡半天,用RAW还不得卡到下世纪去。
  3. 算法感觉还是有点bug。即使把视差纠正和地平线纠正全部钩上,物体离得近在VR眼镜里面就要斗鸡眼,过分偏离中心斗鸡眼,很多时候看的就是不得劲。
  4. 这个不能算是软件缺陷,只能说是系统痛点。8k的分辨率对双眼180度VR来说还是不够高。因为每个眼睛分到4k,这4k需要覆盖180度的视角,一摊下来就不够了。所以我们需要一些方法来增强分辨率。我用的是Topaz Sharpen AI,但我试了PS等软件也有类似效果。

但这里我不打算介绍怎么惯着佳能,用这个屎一样的软件每个月还要交5美元才能处理2分钟以上的视频(不过话说这个界限把握的还是蛮好,像我不是专业VR作者,就基本上不拍2分钟以上的视频。但想想他们以此为生的应该不会不拍)。我打算扬眉吐气地告诉你(插腰),我自己写了个python脚本,解决了以上所有问题,并且开源了。脚本的地址在这里 [github]。注意这目前还不是一个成熟的软件,而需要使用者有一定的python基础,可以阅读和修改code。

下面介绍一下后期的工作流程。对于图像来说比较简单,我们不用像佳能官方说的那样一定要用机内直出,可以直接把直出关了,只用RAW。然后把RAW文件在PS/LR/C1等软件里面正常处理,导出一个jpg,然后用EOSVRConverter.py转换成VR眼镜可以渲染的180 SBS照片即可。核心在代码里面的 correctAllImages()函数。在处理完以后,可以选用Topaz或者PS批量做一些锐化。

视频的话稍微复杂一些,主要我的工作流里面需要先把视频转换成图像,然后转成180 SBS格式,做一些处理,然后转回视频。具体地说,如果需要使用RAW(输出佳能专有格式而不是mp4)的话,需要先用Premiere等软件解码+color grading+调整,然后转成mp4。如果不使用RAW而是机内直出mp4的话,即使使用了CanonLog,我的工具也可以帮助进行解码,color grading,和自动的一些色彩调整。接下来不论用不用raw都是正常的180 SBS转换。然后videoCombiner.py会调用多个Topaz Sharpen AI实例来进行批量锐化,最后调用ffmpeg来合成视频,包括加入原先的音频。整个流程几乎不需要用户交互(Sharpen AI需要点一个Apply按钮),高度并行,而且(间接)支持RAW和CanonLog。

目前这还是个脚本,需要用户有python经验,装有ffmpeg等。如果有同学有兴趣一起把它做成一个软件的话,也欢迎加入哈。此外,我对如何使用一般的相机进行3D拍摄也有了一些实验,比如如何用超长基线(就是相机的瞳距)来让风光片也有3D效果,也在开发一些工具,让佳能的这个VR镜头可以可靠输出360度的3D全景照。这对于虚拟看房等领域应该有很大帮助。欢迎各位拍砖讨论。
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