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选镜子来最大化信噪比

一切缘起最近一个对M31的实验。最近才知道,原来在M31附近是有一些Ha云可以拍出来的(dalao说是银河系内的,具体是什么暂时不深究)。但这玩意非常难拍。我用中黄曝了25个小时Ha,2x2马赛克接片搞出来了这样的效果:

M31 Ha Cloud

这对我的震撼很大。原来一直以为M31附近Ha是空荡荡的,拍Ha通道只是为了小红花而已。结果发现原来一块地方只要一直曝光,很可能都是可以拍出来一些东西的。这一方面让我对全天Ha马赛克有了更大的热情(以后详聊这个项目),一方面也让我找到了天文摄影方面的风格:这种超长曝把云气曝出来实在是太酷了。但这紧接着就带来另一个问题,什么样的镜子适合拍这样的题材呢?或者说,什么样的镜子可以最大化信噪比呢?

可喵写过一篇文章,从数学角度系统透彻地分析了这个问题。基本结论是,一个天体每角秒的信噪比,与口径成正比,与焦比无关。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。一个直观的理解是,比如一个镜子原来是100mm口径,f/5.6,全幅。加了个减焦变成了f/2.8,M43画幅(裁减系数2.0,正好是全幅传感器的1/4面积),视角不变(其他因素也不变比如相机QE)。在这种情况下,后者的图像更亮了,但也更小了。如果把全幅和半幅拍出来的照片都放到同一个显示器上面全屏显示,半幅的图要放大更多倍才能充满屏幕,所以一正一反,定量计算以后信噪比其实是一样的。(这里面其实忽略了一些细节,比如读出噪声和像素大小存在非线性关系,但不影响本文的讨论)。所以加减焦镜或者增倍镜一般不会增加信噪比,这种情况下镜子就是越大越好。

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如果我们固定焦比,放大口径,这个结论还是成立的。比如我们有个100mm口径f/2.8的镜子,接一个半幅相机(A系统)。如果我们把整个系统放大2倍,变成一个200mm口径f/2.8的镜子,接一个全幅相机(B系统),那么拍出来的照片视角不变,亮度不变。但因为现在是全幅了,如果把这个B系统的照片和半幅的A系统的照片放在同一个显示器上面的话,全幅只需要放大更小的倍数就可以充满屏幕,所以信噪比其实升高了。或者换一个角度说,100mm的A系统拍4个小时,才顶200mm的B系统拍1个小时。

然后坑来了。这个结论仅仅适用于天体很小,不会漏到传感器外面的情况,不能直接拓展到接片上。比如我们在上面的例子,用200mm口径f/2.8的镜子,接一个半幅相机而不是全幅相机(C系统),这就坑了。相比于全幅,这种情况下3/4的光其实漏掉了。它的确成像了,但因为传感器太小了,没被接住。所以这时候视角不同,亮度相同。如果接片的话,就需要接4个panel才能接到原来的视角。所以这种情况C系统拍4个小时,其实也相当于B系统拍1个小时,或者A系统拍4个小时。口径大了是大了,但没用上,白瞎了。

这个只是直观的例子,如果要定量计算的话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,比如中央遮挡等等。我做了一个计算器,可以供大家参考: https://lab.grapeot.me/calc.html。下面也列了几种比较流行的广域设备的计算结果。注意这里面没有考虑量子效率,读出噪声,接片的overlap等因素,完全是从光学的角度来看。输出的结果是一个相对的效率值。如果一个系统A是系统B效率的2倍的话,就相当于系统A曝光1个小时然后接片,会得到系统B曝光2个小时然后接片的结果。

SNR efficiency comparison

所以如果总结一下结论的话,等于是给可喵接了后半句。如果传感器能兜下整个拍摄对象,每平方度的信噪比仅和口径有关,和焦比无关。如果传感器兜不下整个拍摄对象比如要广域接片,每平方度的信噪比仅和焦比有关,和口径无关。当然这个结论只是抓了主要矛盾,真的选镜子的时候还要考虑这些因素:

  • 传感器大小。传感器越大,效率直接和面积成正比地升高。
  • 传感器量子效率。比如4040比16803虽然面积相似,但效率(和价格23333)都要高很多。
  • 中央遮挡。比如从RASA8到RASA11,虽然焦比不变,传感器大小不变,但相对的中央遮挡减小了,所以效率还是升高了。
  • 分辨率。在视宁度允许的范围内,口径越大分辨率越高。用个50mm/1.2拍,效率高得吓人,但稍微一放大就是糊的,也要根据实际需求斟酌。
  • 星点。相机镜头往往有两个问题,第一无穷远处像差纠正并非完美,成像圈边缘星点拉胯;第二光轴调教也不像望远镜厂商那样精细,有时候会歪轴,全幅尤其明显。所以也不是就无脑买135/1.4就好。

所以我觉得如果真要搞这种巡天的话,巨炮其实没用(那是拍小天体用的),多炮才是王道。搞几个碳纤维快镜,Side by Side架在一个赤道仪上,用Voyager控制,感觉会很爽。

PS: 这个计算也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公式。如果有问题欢迎讨论指正。

Comments